服务热线: 18678709433 18678709763 18678707728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疆西天山隧道工程施工与冰川保护并重

新疆西天山隧道工程施工与冰川保护并重

标签: 行业动态

近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西天山深处,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西天山隧道正在紧张施工。为保护冰川,将施工对冰川生态的影响降至最低,目标是“不让一滴废水流向外环境”,用创新工艺和生态责任守护冰川生态安全。

这条全长15.7公里的隧道,不仅是国内首条正穿冰川的一级公路隧道,也是世界埋深最大的高等级公路隧道,施工难度和生态保护要求极高。据悉,隧址区顶部及70%施工区域被冰川覆盖,隧道最大埋深达2380米,76%的洞段埋深超千米。

如何降低施工产生的粉尘和尾气,处理施工中产生的涌水和含油、岩粉的生产废水,守护冰川生态安全?项目设计建设中舍弃传统的斜井和竖井工艺,在隧道双主洞之外设置一条平导洞辅助主洞施工,不仅避免了施工粉尘、尾气对冰川的影响,还能为主洞施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

项目团队的目标是“废水零外排”,每一滴水都循环利用。在隧道进口端,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清水全部回用于车辆清洗、场地降尘及硬岩掘进机(TBM)冷却,实现水资源闭环管理,年节约施工用水约20万立方米。

据介绍,施工废水和涌水经地下管网集中收集后,首先进入三级串联沉淀池自然沉淀。初步处理的水体由提升泵送入一体化设备,采用“混凝—絮凝—斜管沉淀”核心工艺进一步处理,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投加混凝剂使细微杂质聚集成易沉降的“矾花”,斜管装置加速固液分离;产生的污泥经叠螺式脱水机强力压榨,体积缩减超95%,形成泥饼外运处置,滤液回流沉淀池。此外,为确保“滴水不漏”,项目混凝土拌和站还配备了五级沉淀池及砂石分离、压滤设备,严格管控场内所有污水。

在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却鲜见浓烟与噪音。装载机、运渣车等核心设备已逐步更新为新能源车辆,这不仅省油,更实现了施工核心区尾气“零排放”,有效降低对冰川的潜在影响。

除废水处理和新能源装备助力外,项目团队充分考虑西天山隧道进口端紧邻水源保护地等多处生态敏感区这一实际,着眼长远设立生态修复试验田。依据环评和当地生态,选取5种草籽分区试验,定期监测生长,为未来高效生态修复积累数据、优选方案。